close
揭秘!重慶“巖之魂”浮雕墻背後的故事

保留邊坡原樣給設計帶來瞭更大難度。江碧波經過3個多月的反復思考,才確定瞭浮雕的設計方案。但在動工之前,她還面臨一個難題。

“這面浮雕墻原本就是按照景點來打造的。”昨日,江碧波接受瞭重慶晨報記者獨傢專訪,首次揭秘瞭“巖之魂”背後的創作故事。

保留邊坡凹凸不平原形

江碧波說,浮雕墻運用瞭近40種顏色,描繪瞭十多張人臉。浮雕墻上的人,有各種膚色和發色,他們或背著背簍,或提著公文包。“它象征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重慶,重慶也歡迎所有人的到來。”江碧波說,浮雕墻上的這些人有的在觀望,有的在奔跑,有的豎著大拇指,作品想表現世界各地的人在山城聚集,見證重慶發展,同時也展現重慶人“自強不息、厚德載物”的精神。

2001年,時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的江碧波受重慶輕軌集團邀請,負責李子壩站旁邊坡浮雕墻的設計工作。

江碧波希望通過這件藝術作品,將當代重慶遊覽車行車紀錄器安裝人的精神面貌投映在巖石之上,一直傳承下去。

當代著名戲劇傢、辭賦作傢魏明倫在浮雕墻上為“巖之魂”畫龍點睛:年華似水,人生有限,高齡難比峰巒壽;品格如山,魅力無窮,雄魄可追巖石魂。

每塊材料都是定制的

每個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美

比李子壩站還要早出名

“我們當時就有預感,這裡將成為重慶一道靚麗的風景。”江碧波說,浮雕墻正式亮相那年,李子壩站輕軌穿樓的景觀還沒有受到太多關註,反倒是浮雕墻吸引瞭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觀賞。“浮雕墻其實比李子壩站還要早出名。”江碧波笑著說,浮雕墻一亮相,就受到瞭國內外不少藝術傢的關註,“他們對這件作品都稱贊有加。”

“邊坡地勢陡峭,土壤少,不適合種植植物,但是卻為創作浮雕創造瞭‘靈感’。”江碧波說,大傢現在看到的浮雕墻凹凸不平的形態並不是特意加工,而是保留瞭邊坡原形設計而成。

設計

2004年12月11日,重慶輕軌交通2號線(較場口至動物園段)開始觀光運行,浮雕墻也與山城市民正式見面。

雖然時隔十多年,江碧波回憶起“巖之魂”的創作過程,依然情緒激動。她記得,“巖之魂”浮雕墻是與李子壩輕軌站同步建設的。

“材料的好壞是這個作品的關鍵。既然確定瞭方案,就一定要做到最好。”江碧波沒有修改設計方案,而是做瞭一個“任性”的決定。她跑到榮昌收購瞭一傢陶藝工廠,專門制作浮雕墻所需材料。

江碧波花瞭半年時間,終於將浮雕墻需要的所有材料準備齊全,工程順利開工。

亮相

設計團隊在重慶主城的所有建材市場找瞭個遍,卻僅有極少一部分能讓江碧波滿意。

為瞭讓浮雕墻能夠充分展現“巖之魂”的意境,在江碧波的設計方案中,整個浮雕是由天然礦石、陶瓷等十多種材料組合而成。不僅材料復雜,而且色彩多樣。

“浮雕墻一開始就是準備當做一個景點來打造的。”江碧波告訴記者,“巖之魂”浮雕墻選址在李子壩站旁,原本就是作為輕軌穿樓景觀的配套景點。

另外,李子壩站離紅巖村大貨車四錄行車紀錄器的距離較近,“巖之魂”浮雕墻的出現,也為紅巖村周邊環境添彩不少。

施工

欣賞

江碧波在設計之初,就給浮雕墻起好瞭名字,叫“巖之魂”。她解釋說,邊坡巖石獨特的形態本身就是一塊“寶”,它守在嘉陵江的高地上,見證瞭重慶的歷史;重慶這座英雄之城孕育瞭紅巖精神,重慶人也擁有巖石般堅強的意志。

如今,“巖之魂”浮雕墻經過翻新美化,又恢復瞭昔日的光彩。在“巖之魂”浮雕墻重新亮相的當天,就吸引瞭不少遊客拍照合影。

遊客應該如何欣賞“巖之魂”?江碧波建議遊客多選幾個角度欣賞。因為每個角度看它,都有不同的美。

“這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。”江碧波介紹,雖然四鏡頭行車記錄器十多年過去瞭,但是現在來欣賞“巖之魂”,也依然不過時,充滿瞭現代感。

在李子壩除瞭看輕軌穿樓,旁邊的浮雕墻也千萬別錯過欣賞。近日,李子壩輕軌站旁的“巖之魂”浮雕文化墻完成容貌整治,煥然一新。

這件事讓78歲的江碧波興奮不已。江碧波是中國著名美術傢,也是“巖之魂”的作者。

本報記者 劉波 馮銳 實習生 王喻翔
C4EC29874083D255
arrow
arrow

    tishoatees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